当前位置:首页
凝心聚力共谱中国式现代化新华章 ——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论述
发布时间 : 2024-03-19 10:51
来源 :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浏览次数 : 637 【字体:
背景颜色:
分享到:

3月的北京,春光明媚,万物滋荣,全国两会如期而至。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和代表委员们一道登高望远,共商国计民生、同谋发展伟业。

  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看望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三下团组,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谆谆话语,殷殷嘱托,向会内会外传递发展信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也是近年来全国两会始终聚焦的重要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每年下团组时,都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深刻阐释、作出战略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前与长远、统筹区域和全局,进一步系统阐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领航定向。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抓住生产力转型升级的契机,就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从去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重要部署,再到新春伊始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进行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高度的理论自觉,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问题。这次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每次下团组都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进一步阐释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过去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政府工作报告里,一组组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升的亮眼成绩,彰显着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机和韧性,生动表明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这样的成绩也让我们更加坚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下,坚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创造中国经济的新辉煌,创造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看望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勉励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必须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既注重以科技创新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也着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以社会生产力的新跃升为高质量发展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持久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既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答课题。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使命。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以全面深化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作出部署,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才能让更多人才和成果竞相涌现,才有更多力量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教授张阿漫说。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把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辩证统一起来,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广大环境资源界委员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贡献。”参加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饱含对生态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是对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再动员、再部署。“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正如不少代表委员所说,新征程上,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了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更深一层的考量。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各不相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导激励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人民,始终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占据最高位置,拥有最重分量。从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再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每次全国两会,“人民”“民生”都是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的关键词。掷地有声的话语,印证着“人民至上”的不变宗旨,彰显了“我将无我”的崇高境界,诠释出“不负人民”的永恒初心。

  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从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到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发展与民生之间的关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2023年,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比2019年增长了25.5%。”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晒出”的“账本”,直观体现了民生保障力度的持续加大。过去一年,一张张民生清单,承载着浓浓的为民情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6.1%,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和筹集213万套(间),年末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336万人、566万人、1054万人……不少代表委员表示,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正不断融入党和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变成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将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让现代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新征程上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守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应对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挑战,破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难题,都需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进一步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时刻关心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对困难群众的惦念,让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唐山市民政事业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唐山市截瘫疗养院院长杨震生深有感触。杨震生告诉记者,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残疾人格外关注关爱,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来到疗养院看望截瘫疗养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完善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政策。“康复是生命的重建,不仅可以帮助残疾人消除痛苦,还能获得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为融入社会创造条件。”杨震生认为,要通过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让残疾人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些群众关切的问题念兹在兹:“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基础教育办得好不好,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是大民生。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校长张大冬连续两年现场聆听总书记下团组讲话,在他看来,落实总书记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以群众认可为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实现校内减负提质增效,应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通过开展科普讲座、科学实验、科技创作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张大冬对记者说。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检验推动发展成效,要看高质量发展是否有新突破、人民生活品质是否有新提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一系列任务,正是回应人民新期盼、满足群众新需求的生动注脚,再次印证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创造精神,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党心连民心,齐力能断金。山东省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鼓励支持村民自主创业就业。“我们先后建起农业企业园、新农人培训中心等项目,实施了代村商城提质扩容增收行动,引导群众依靠勤劳和智慧创造财富,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7.2万元。”扎根乡村26年的全国政协委员、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告诉记者,“千万工程”经验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方法,接下来将与群众一道,努力打造未来乡村,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迈进。

  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

  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激发全党全社会创造活力,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党员干部首先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

  真抓实干是我们党应对挑战、开拓进取,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在全国两会上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从指出脱贫攻坚必须“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到面对疫情冲击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到要求高质量发展“必须抓紧抓好”,这些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强调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一个困难一个困难解决,努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更大成就。

  真抓实干,首先要有科学的理论武装。过去一年,全党上下扎实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明显成效。成绩来之不易,必须乘势而上,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奋进新征程,必须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凝心聚力促发展,求真务实抓落实,唯此才能不断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真抓实干,必须和这些不良风气斗争到底。“不要搞那些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在近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整饬作风提出明确要求,推动党风社风不断向上向善。今年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引发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共鸣。大家一致认为,这一要求切中要害,面对当前的形势任务,必须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盯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不作为乱作为、加重基层负担以及权力观扭曲、政绩观错位等现象,不断改作风树新风,把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真正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谋事业、抓落实、促发展上。

  “‘匠’字就是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一点,历经磨砺方能实现突破。”在江苏代表团审议中,孙景南代表的发言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点头赞许。正所谓“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真抓实干,不仅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没有相应的能力素质,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前就会乱了阵脚。代表委员一致表示,要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以过硬本领展现担当作为。

  真抓实干,关键在干。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指出,“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光在那儿批评、指手画脚,而是真正行动”。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主力军,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坚决当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只要全党上下团结一心、埋头苦干,就一定能提振各方信心、凝聚强大力量,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生机盎然、争先恐后的发展氛围,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阔步向前。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 版权所有(c) 云浮市云安区人民政府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 云浮市云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 云浮市云安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云浮市云安区纪委 制作和维护   
    ICP备案: 粤ICP备10002912号-1    网站标识码:    公安备案: 粤公网安备 44538102000008号